您现在的位置: 新泰市汶城中学 >> 教育科研 >> 教研活动 >> 正文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作者:wczx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02 更新时间:2016-12-15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李茂老师《国际视野下的学习变革》引发的教育思考

                                                            王元凤

经过几天的沉淀,澎湃的心渐渐趋于平静。我觉得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教育由此入手。”在遇到李茂老师前,这段话仅仅是一段话而已,遇到李茂老师后,沉寂在心里的教育梦想再次被激活。那份欣喜与感动竟有高山流水之感。每个词语似乎被赋予了生命,总是于眼前跳跃、撞击,“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有如此狭小视野、格局的我被李茂老师带入了一个开阔的世界。“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我真的被震撼到了。我来到了一个光明世界,豁然开朗。李茂老师的思想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

 

    初见李茂老师是在汶城中学“明霞老师成长联盟‘读书与教师成长’高峰论坛”上,他做专家报告。短小精悍,精明能干,好年轻啊!同事都以为是位“长者”,或白发苍苍,未曾想竟是青年才俊。“国际视野下的学习变革”,好大的噱头。来不及有更多猜想,就被李茂老师几句轻轻松松的话吸引了回来。在这个话题里,有李茂老师的求学经历,有他的奋斗历程,有他的人生梦想及现实作为。他说自己是变态级学霸,高中时期就对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32岁当上了处长,想要改变中国教育。好有责任与担当!一上来几个词语冲破心灵束缚,他为我打开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有需要感谢的“重要他人”,有创造必需的“好奇心”,他的一句高中就有的“要去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思想让我想到了“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说“中国人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让你感觉到他强大的内心,他真的是一位有着大情怀、大视野、大智慧的为改变中国教育现状、为祖国未来而自觉自愿奔波忙碌的人。相比之下,我的人生格局、人生境界是如此的渺小,“天地一沙鸥”之感。我想的是通过读书提高自我,濡养生命: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刻进命里的坚强。虽然毕业以来,我一直以一己之力在两个班140人左右的范围内经营着一种爱的教育,却未曾想到通过分享带动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向教育的“春暖花开”。而李茂老师毅然决然的抛下功名利禄,沉潜下来,以行动践行夙愿,走在世界教育的前沿,吸纳百川,似风信子般向教育者传递着理想教育、生命教育的信念,其勇可敬,其胆识与担当,其主人翁意识可佩。李茂老师,向您致敬,我感受到了您无法沟通的苦闷,体悟到了您的孤独与坚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您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在世界教育的大花园里不辞疲劳的采撷花蜜,又似一只信鸽风雨无阻、不惧路途的传递着最新的教育讯息,只为把中国教育忽视生命甚至唯分数为命根的根深蒂固的畸形发展的教育手段、教育思想彻底改变。“教学内容是为了满足需求,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让我铭记在心。

 

    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教育不是削足适履。但改变谈何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多少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有多少艰难险阻牵制着您。所幸,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经历了践行、反省后的领悟,教育的春天渐行渐近,您的孤独之旅行将结束。改革路上,您不孤单!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刊词里说:社会者,我们的社会: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李茂老师的报告,给了我们答案:

 

一、教师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地工作。的确,个体生命千差万别。人生代代无穷已,教育年年只相似,想来是可怕的。一个失去了创造性的民族是令人恐慌的。

 

二、每堂课要有课堂价值建构,你到底让学生学习什么,核心能力培养要明确。要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即斯金纳(Skinner)说过的“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目标不要太多,一堂课哪怕只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学生有收获就好。

 

三、将儿童和青少年视为真正的变革者。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改革要从娃娃抓起。从提问问题者变成解决问题者,从被动接受者变成参与者。儿童有权利全面参与家庭、文化、社会生活的权利。李茂老师为我们教育者描绘了一幅理想的教育美景:在那里,人活成了真正的人。不需要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教育梦就是中国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人的有所作为!

 

四、“我能做什么,我能给世界带来什么”,真正国家主人翁的教育情怀,有责任有担当。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教改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层层涌出,教育践行千淘万漉。但做个好老师是每一个教育者追寻的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对“好老师”提出了“四有”的新要求。这个“四有”指的是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国家发展之本在教育,教育之本在教师。“四有”教师的提出,为教师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指明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对教师的信任,犹如玫瑰花上的一滴洁净的露珠。请不要把这一滴露珠抖落。

 

    当今现状分析及策略:一、幼儿园的严格管理和学前化。由低到高各阶段逐渐加入画画、珠算、20以内加减法、写字等,孩子们定时喝水、定时如厕,美其名曰培养习惯,其实是为了管理方便。可结果这种整齐划一夺走了孩子的什么呢?仅举一例作为反思,真实案例:小男孩,在自由、民主、尊重的家庭里成长的。活泼可爱,有探究意识,顺应天性地愉快成长着。第一天上幼儿园,班里孩子在家长离开后哇哇大哭,他很乐意地留了下来。妈妈不放心,等在门口。过了一会儿,一老太太领着一孩子走出了校门,边走边说:不要乱跑,一个孩子找不到了。一会儿孩子的老师也到了门口,说孩子很好,放心吧。但妈妈进教室接孩子时,却发现后墙站了长长一排孩子,是被罚站的。孩子说,自己很好奇楼上是什么,就去看了看,不知道要告诉老师,所以被罚站了。妈妈理解老师的着急。我们老师要反思一下:孩子有什么错,如果老师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点心灵需求的关注,而不是单纯为了管理,为了制度去罚站,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领着孩子了解一下不大的校园,这该有多好啊!简单粗暴的罚站遏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这无异于生命的伤害。幼儿园学前化,会不会是学生过早厌学因素之一?建议幼儿园就是让孩子玩,在玩中探究新事物,在玩中领悟新知,在玩中呵护天性,在玩中领悟人生。习惯、能力、好奇心的保持,小伙伴的团队意识、做人品质等等远远胜于一星半点的知识学习。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

 

二、小学简单的重复,只为那100分。一遍又一遍的简单重复,经年累月,是不是抹杀了孩子的耐心和创新思维?很多孩子偏科会不会与之有关?阅读何谈?当然现在一线城市教育大都开始关注孩子的生命体验,但还是有很多乡村教育或城乡结合部依然是为了分数我行我素。建议小学开全课程,每一科都认真去上、去教,不要只做面子工程。心中要有学生,有生命教育,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是简单地重复,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和呵护,引导阅读,加强阅读。如果以荒芜精神为代价去换取100分的成绩简直就是对幼儿心灵生命的扼杀。100分成绩是无效的,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不具备,错过了最佳培养时间,真的是后患无穷啊!扪心自问,您心安吗?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学习品质、做人品质的培养,公开公平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让真实呈现课堂。蒙田曾说:教育不仅是为了适应外界,更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冲突。学习或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自己,不应该为别人学习的,不是为父母学的,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不是干巴巴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搬入另一个头脑,而是每时每刻在进行心灵接触。比如孩子刚上小学,男孩子,调皮好动,老师经常罚站,孩子情绪很不好,有点不愿上数学课。所幸妈妈细心,及时与老师沟通,老师也很配合,结果挽救了一个孩子的数学,时值今日,小男孩的数学一直遥遥领先。你说老师影响重要不重要?

 

三、初中高中,能力提升的生命教育。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压力山大。很多学生因为不具备应对能力疲于奔命,苦于煎熬,阅读没有兴趣,需要老师黔驴技穷般的去调动,一切为之晚矣!当孩子的心里被教育逼的除了成绩就是成绩时,孩子们有“人生还有什么意义”的迷惘也是情有可原。北师大有个研究生,自杀前列了一个表:活着的理由是什么,死的理由是什么。结果认为死的理由高于活的理由。这是教育的成功吗?

 

李茂老师的报告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为之振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年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如今遗失在了风里。奔跑,奔跑,奔跑,追赶的是分数,灵魂被湮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渐行渐远,孩子们的精神严重营养不良。

 

作为教育者,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

 

一、做内心最强大的自己,教育者最强大的力量,来自对自身的反思。学会反思,尊重生命,濡养生命,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

 

我觉得教育应有区分,一类是应试教育,一类是生命教育。两千多年前,孔夫子提出因材施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同的是个体生命,相同的都是人类。因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个体存在差异,学生大体可以分为考大学的,考高职的;考高中的,考职高的;初中毕业踏入社会的。因而我们不可能整齐划一的要求学生达到我们的要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成绩的。假设一个学生只有学好10个字的能力,你却要他背会一本字典,这不是关爱,而是对生命的戕害。教育不能让所有的孩子考上大学,鉴于此,老师在教授学生时,是不是要因材施教?能进高等学府深造的,老师要尽其所能用力托举;不能的,老师要培养其生存能力和生存意志,富养其精神。《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你可以打垮我的身体,但你打不倒我的精神” 。这应该是教育的职责所在。关注学生的感受和生命体验,多考虑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毕竟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2016年10月8日,江西赣州一名15岁少年留下遗书离家出走,在水库边选择自杀。少年在写给他爸爸妈妈的遗书中称“老爸老妈,我死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成绩差的太多了,不可能考上高中的,我也不想再给你们增加负担了。你们两人抚养我们三个一定很难,老哥和老菜成绩都好,老哥快毕业了,老菜也高中了,我也曾经努力学习过,可是,无论如何我都无法集中精力在学习上,我最后放弃了,如果我还听得进课的话,我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的,可是我不行,我不愿意做啃老的人,也不愿做一个社会上的败类,所以我选择死。”考大学不是人生唯一出路,更不是人生全部,但少年的心灵世界里就亮起了这一盏灯,当这盏灯无法燃烧时孩子的生命也随之陨落,悲乎?痛哉?!

 

二、沉潜下来,读书与做人教育,做有“三爱”的好老师。

 

    叶圣陶认为:“有种弊病,就是在学校里,只知道读书。换句话说,便是偏重读书,忘了人生。”读书的根本目的,是把书中的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变成自己的体验和创造的源泉。曾经的“高分低能”,曾经的奥赛辉煌,如今已幡然醒悟,随之而来的是人人都要建立“我能做什么?我能给世界带来什么?”的大情怀,做一名“好老师”。好老师应该有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真正的好老师要有教育理想、良知,具有实验精神,给学生打下终生学习的底子、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让心沉潜下来。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以自身的成功影响带动周围的改变,改变从自己的课堂开始。

 

    所幸有更多的人呼唤教育的返璞归真,有更多的校长爱上了读书,有更多的老师爱上了读书,我们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比如朴实的李哲校长,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读“生活”这本大书,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土地上的历史文化与父老乡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理想人格由此植根,家国精神由此铸成。

 

原国家外经贸副部长龙永图曾说: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问题在于,要以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看待自己。在教育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世界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我们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提高自己的地位。

 

三、坚守本位,点燃激情,为未来人助力

 

    菲利普·比格勒说:“每一天,当教师迈入课堂,他们都将对未来的世界施加影响。” 我们要给学生怎样的影响呢?从黛安·拉维奇的话中可见一斑:“美国人在这个日渐全球化的地球上的真正竞争力,并不是在技术技能方面胜过亚洲人,而是美国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活力与野心、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永不满足和多才多艺。’”老师该怎么做,不言而喻。

 

    李茂老师,您的奔走相告,您的责任担当,您的前沿引领,必将唤醒更多有共同教育理念的人,一起按照我们的教育理念改变自我、改变课堂,能做多少算多少,不妄自菲薄。愿尽微薄之力践行生命教育,建立健全孩子们的人格与体魄,铸就孩子们拥有美好未来的品质。一位学者说:“无论教育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的地方,就是你的教育;你怎么样,教育便怎样;你是什么,教育便是什么;你魅力四射,教育便不再无光。”与大家共勉。坚守本位,点燃生命的激情。路漫修远,上下求索。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感恩明霞老师,是您的执着与博爱引来了“金凤凰”。基础教育就是高楼大厦的地基,您眼光独特,抓住了教改的核心。您做的是志在当下功在千秋之事啊!如果说以前对您的了解是蜻蜓点水,如今是心底油然而生的敬意,无以复加!明霞老师,很庆幸与您结识,拜您为师!向您致敬!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